学风建设|“名师名校长名校友”大讲堂第十讲开讲 ——浅谈好老师的成长与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9-26 浏览次数: 418

9月25日下午,师范学院“名师名校长名校友”系列讲座第十讲开讲,常州市政府原副市长、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居丽琴校友应邀来院作题为“浅谈好老师的成长与思考”专题讲座。报告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肖华主持,师范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到场聆听,校友代表也参加了讲座。

肖华代表师范学院对居丽琴副市长作为主讲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三名”大讲堂是师范学院赓续百年传统,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品牌活动。居丽琴副市长的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以自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心得与期望为素材,对于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居丽琴以“什么是好老师”、“为什么要培养好老师”以及“如何成为好老师”为逻辑线索。她首先提出“怎样算是好老师”的问题,以时间为线索,她分别讲述自己五十年前、三十年前以及二十年前作为常州师范学校的学生、常州二中校长、市教育局局长三个不同的角色对于“好老师”的不同理解。从当年笔记本上默默写下的“我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到“让更多青年老师成为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再到“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最大的政绩”,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出了她从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到好校长,再到好局长的成长轨迹。

随后,居丽琴以“新时代,更多的孩子需要好老师”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要培养好老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她以自身经历为案例,提出好老师要具备的四个“力”,分别是“学习力”、“研究力”、“定力”和“成长力”。首先,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专业领域,要树立“成长为一部百科全书”的目标;其次,老师要具备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形成方法论,训练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与执行力;此外,老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埋没”,不断磨砺自己,最后才能厚积薄发;除了要有道的坚守与术的精进,老师更要有情的传达,最终成长为“视人民为父母,把学生当子女”的好老师。最后,她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提出期望并表示祝愿,希望大家向名师和大师学习,做“四力”的坚守者、创造者和领衔人,早日成为“四有”好老师。

肖华总结时说,居丽琴副市长的报告既生动幽默又深含哲理;既循循善诱又饱含真情,大家将终身受益。肖华要求全院师生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论教育》中的指示精神,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两代师表一起塑造”,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切实将理论融入课堂、融入思政、融入党团活动,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转化为引领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活动最后,居丽琴副市长向师范学院赠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书法作品。

(师范学院 赵文/文 朱承宁/摄 肖华/审核)